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本站点评 >> 正文阅读

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一些新突破

来源:中国专家网  2014-08-14 16:33:43

  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意见》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3方面11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二是创新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此外,《意见》强调,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这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解读《意见》之前,我们先谈谈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负面影响。

 

  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负面影响

 

  一是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大城市的增长)。

 

  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借助大城市或者都市圈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非常重要的全国统一市场的效益以及大城市和都市圈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

 

  社会不和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城市里生活但没有当地城市户口的这部分人在整个城市常住人口中的比例占到30%。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这一比例要高达40%。在广东的一些城市,没有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拥有本地户籍的人口,特别在深圳,外来人口和本地的户籍人口是严重倒挂的。由于没有本地户籍,外来劳动力在本地劳动市场上面临不公正的待遇,生活满意度和对社会的信任度较低,对和谐发展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农村,现在的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资料,目前留守儿童(即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在外地工作的儿童)的数量达到了6100万。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健康情况堪忧,年龄大一些的青少年还面临犯罪这样的严重问题。实际上,这次的户改对这些问题是有所回应的。而这6100万的留守儿童,未来很大一部分要进入城市的人口资源,如果不尽早关注他们,将对城市的人口素质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三是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消费发展。

 

  很少有人注意到,户籍制度是制约消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城市里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大概有2.6亿,这意味着在中国的整个人口群体中有六分之一属于这个群体。这个群体一方面在社会保障上严重缺失,因此他们会为未来的养老和医疗而储蓄;另外他们考虑,若未来回到农村,那么现在买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难以带回,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消费也会减少;更重要的是,他们若预期到自己未来的收入是下降的,那么他们会为未来的生活做储蓄,在城市里面挣钱不花钱。其实这样的现象是成为制约消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这既是城镇化固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旧型城镇化曲折发展后遗留下的、后续城镇化发展必须直面的攻坚任务。如何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避免旧型城镇化走过的弯路和歧路,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户籍制度是和每个人所享受的公共服务联系在一起的。它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农民进入城市生活的门槛。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就是为了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全面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一些新突破。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